数字赋能,为TOD发展带来新机遇
分类:创新洞察 发布时间:2022-07-11 11:04:31
TOD作为集工作、商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居住等为一体的重要载体,具有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地优化城市空间开发的优势。

TOD作为集工作、商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居住等为一体的重要载体,具有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地优化城市空间开发的优势。但同时,也存在周期长、投资大、主体多等问题。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下,数字城市的建设为TOD精细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、特色化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01 知易行难,TOD面临的痛点

数据支撑的挑战。TOD综合开发涉及交通、土地、产业、人口、生态环境、建筑、消费水平等多源多维多尺度数据。但标准不统一,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,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,与日俱增的数据无法体现真正价值。

串联式规划的挑战。TOD综合开发涉及拿地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营销、商业、物业等诸多业务环节,但很多TOD的策划、规划、设计是分离的、是串联式的关系,对于涉及多主体的TOD项目而言,具有不稳定性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脱节,导致空间布局往往难以匹配实际功能需要。

快速实现人口和产业导入的挑战。TOD综合开发容易出现重建设、轻运营现象。人口需求的多样性、产业发展的复杂性,导致TOD的微城市生活中心、生产中心功能发展缓慢。

政策创新的挑战。TOD综合开发涉及“路-省-市、区”利益博弈、错综复杂,开发主体、主导权不明确,合作开发原则不清。另外,土地政策不完全匹配TOD价值最大化的需要,TOD政策创新与执行的合规风险也较高。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,但缺乏实施细则,尤其是缺乏统一认识和实施推进路线图,工作开展举步维艰。

02 数字赋能,实现TOD全过程可知、可控、可预测

为解决TOD发展痛点,以数字化建设作为TOD开发建设的“助推器”,通过汇集可用数据资源、规范数据标准和应用方法、挖掘数据应用场景效能,确保TOD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可知、可控、可预测。

数据汇集,构建TOD数据仓库。数据是平台建设的基础资源,TOD数字化平台汇集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数据、各类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要素数据,并对数据进行深度集成,展开数据标准化治理,消除数据壁垒。助力规划决策更全面、更科学,同时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,实现数据自动同步入库更新。

数据加工,构建TOD数据标准和规范。海量要素数据是基础、是关键,但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是核心。完善TOD数据分级分类管理,将各类空间属性、功能属性、状态属性等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特征数据,使数据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。

全生命周期管理,构建TOD数据化应用场景。搭建TOD一体化全过程监测平台工具,以“同步规划+同步开发”的理念,把策划、规划、设计和测算用“并联”方式同步开展。依托长期的动态数据,实现对TOD项目前、中、后阶段的经济、生活多项指标进行持续观测评估,充分分析TOD建设前后人们消费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,充分发掘TOD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带动作用,实现从滞后决策到实时动态资源配置。

搭建TOD数字孪生平台工具。以数字孪生全景切片形成城市级场景示范,探索“物理城市+数字城市”双开发模式,运用5G、物联网等数字开发技术,构建城市数字底座,打造基于CIM平台的可视化数字孪生和数字治理TOD应用场景,在人、货物、载运工具、交通设施、城市功能、产业布局等要素之间建立关联,处理好实体与数字之间的平衡及融合,通过仿真模拟和分析反作用于TOD的规划、建设、运营与治理,实现两个“TOD”之间的双向互动、动态互动,推动从传统物理空间开发向数字化场景空间开发转变,着力打造TOD+智慧城市先行区、TOD+数字产业集聚区。同时,提高基础设施与公服配套的集聚度和智能度,促使TOD更快更好地承载各类未来社区和数字经济场景。

案例:成都新津站“TOD+5G”的“物理+数字”双开发模式。成都新津站依托BIM+5G+阿里云,构建城市数字底座,打造集5G场景展示、科创空间、未来社区为一体的公园城市社区示范单元。全域刷脸、无人健身房、无人快餐店、共享会客厅、智慧跑道、智慧监护、社区天网……这些“智慧+”场景在新津站“TOD+5G”公园城市社区中一一体现。而这一切,正是通过“站城一体”配合数字基建、公园街区加载智能网联、科创空间植入数字经济等“物理+数字”双开发模式来实现。

搭建TOD政策分析平台。精确匹配政策要素,精确评估政策实施效果,最大化激发政策效用与价值。